形容人忧郁的美好的四字成语
黯然神伤
心情沮丧;心神忧伤。形容极度悲伤或忧愁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哀而不伤
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比喻做事适中;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。一般作主语;分句。
不苟言笑
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用于态度庄重、严肃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悲痛欲绝
绝:穷尽;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也作“悲恸欲绝”、“哀痛欲绝”。多指亲人去世这类极其不幸的事情引起的极度悲哀;万分伤心的感情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咳声叹气
因忧伤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如意而叹息
胆小怕事
胆子非常小,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怕惹麻烦。
顾虑重重
重重:一层又一层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。形容顾虑极多,难于放手行事。
缠绵悱恻
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用于悲苦的情感在心中萦绕郁结而无法解脱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怅然若失
怅然:失意;懊恼。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;好像丢了什么似的。用于心情愁苦;仿佛丢失了什么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惊慌失措
失措:举止失去常态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惊恐慌张;不知如何是好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。
捶胸顿足
捶:敲打;顿:跺。两拳捶打胸部;两脚跺着地。形容焦急、痛楚、悔恨的神态。用于人焦急、悲伤、悔恨、无可奈何的样子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怅然自失
怅然: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。形容神志迷乱,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殷怅然自失。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牛成章》:“忠泣诉父名,主人~。”
黯然伤神
沮丧的样子。情绪低沉,心神忧伤。
鳌愤龙愁
如鼍愤怒,如龙忧愁。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。
火冒三丈
怒火上升三丈高。形容十分愤怒。一般作宾语、谓语、状语。
愁云惨淡
惨淡:暗淡。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。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。
惊恐万状
万状:各种样子。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。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回肠寸断
〖解释〗形容极端悲苦、忧伤。
额蹙心痛
极度忧愁伤心貌。
愁眉锁眼
锁:紧皱。愁得紧皱眉头,眯起双眼。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。
愁眉苦脸
苦:痛苦。忧愁得眉头紧锁;哭丧着脸。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。也作“愁眉苦眼”。用来形容发愁、苦恼、焦急不安的神情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大发雷霆
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声。形容大发脾气;高声怒斥别人。重点在形容发怒之“声”。一般作谓语。
勃然大怒
勃然: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。形容突然变脸;发起脾气来。用于人突然生气变脸色。一般作谓语。
魂不附体
魂:灵魂;魂魄。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用来形容精神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慌乱或失去常态;不能克制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多愁善感
善:容易;好(hào);感:伤感。容易发愁、伤感。形容人感情脆弱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唉声叹气
唉声:叹气声;因伤感忧闷、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也写作“哀声叹气”、“嗳声叹气”。含贬义。用于忧愁、伤感、烦闷、痛苦、悔恨或有不如意的事情而发出的叹息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独坐愁城
愁:忧愁。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。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。独坐愁城的意思
灰心丧气
灰心:心像灭了的死灰;丧气:意气沮丧。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;丧失信心。又作“灰心短气”、“灰心丧意”。用于人;多用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拂袖而去
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多用于书面语;表示人生气的样子。一般作谓语。
黯然失色
黯然:昏暗的样子;失色:失去光泽。原指心情沮丧;脸色难看。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。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。多用于两个事物相比之下;原来不差的显得差了;差的显得更差了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悲天悯人
悲天:悲叹时世;悯:哀怜;悯人:怜悯众人。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;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。形容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;感到悲愤和不平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愁眉不展
展:舒展。心里忧愁;双眉紧锁;不得舒展。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。也作“愁眉紧锁”。可用来形容忧愁;心事重重的样子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惙怛伤悴
惙怛:忧伤的样子;伤悴:悲愁。形容非常忧伤、悲愁。
愤愤不平
愤愤:像生气的样子。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。不能带宾语。作谓语时;前面有介词“为”、“对”等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