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春天的鱼儿的四字成语

炊鲜漉清
煮鱼滤酒。

多鱼之漏
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于此始擅贵宠,漏泄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

比目连枝
比目:比目鱼,传说仅一眼,须两鱼并游;连枝:连在一起的树枝。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

察见渊鱼
渊:深潭。能看清深水中的鱼。比喻为人过于精明。

沧海一鳞
大海中的一片鱼鳞。比喻非常渺小。

池鱼之祸
见“池鱼之殃”。

白鱼登舟
〖解释〗为殷亡周兴之兆。同“白鱼入舟”。

鲍鱼之次
卖咸鱼的店铺。鱼常腐臭,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。亦作“鲍鱼

登木求鱼
登:攀;木:树。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无法达到目的。

得兔忘蹄
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
池鱼笼鸟
池里的鱼,笼里的鸟。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。

池鱼林木
比喻无辜而受连累,遭祸害。

断羽绝鳞
断绝书信。羽鳞,犹鱼雁。断羽绝鳞的意思

沉鱼落雁
沉:使下沉;落:使落下。原指女子貌美;使游鱼下沉;使飞雁降落;不敢与之比美。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。用于女子极其美丽动人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鲍鱼之肆
卖咸鱼的店。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。偏正式;作宾语;指坏人聚积的地方

冻浦鱼惊
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。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王祥字休征,琅邪临沂人……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,汤药必亲尝。母常欲生鱼,时天寒冰冻,祥解衣将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双鲤跃出,持之而归。”后因以“冻浦鱼惊”为孝亲之典。

得鱼忘荃
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

放长线钓大鱼
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,虽然不能立刻收效,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。复句式;作分句、定语;含褒义

常鳞凡介
一般的鱼类、贝类。比喻平凡的人。

池鱼堂燕
比喻无辜受祸。

波光鳞鳞
〖解释〗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。

池鱼之虑
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。

遍体鳞伤
遍:普遍;全面;鳞:鱼鳞。全身受伤;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。形容伤势很重。形容身体因外力受到摧残;伤势很重;特别是遭到毒刑拷打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白龙鱼服
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。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,改装出行。主谓式;作谓语;指贵人微服出巡

池鱼幕燕
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。

吊誉沽名
沽:买;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
丛雀渊鱼
比喻不行善政,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。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(雀)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
城门鱼殃
见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

鼎鱼幕燕
宛如鼎中游动的鱼,帷幕上筑巢的燕子。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比喻极其危险

钓名沽誉
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;沽:买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
蚕食鲸吞
食:吃;吞:整个儿咽下去。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;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虫鱼之学
指繁琐的考据订正。

池鱼之殃
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

鸱张鱼烂
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初则狐假鸱张,自谓骁雄莫敌;旋则鸟焚鱼烂,无非破败而终。”后以“鸱张鱼烂”比喻外表嚣张,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