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非常瘦的成语

瘦骨伶仃
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。亦作“瘦骨零丁”。

骨瘦形销
形容瘦削到极点。

面黄肌瘦
面:脸;肌:肌肉;代指身体。面色发黄;身体消瘦。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形容人的脸色不好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鸠形鹄面
鸠:斑鸠;鹄:天鹅。像斑鸠的形体(腹部低陷;胸骨空出);像黄鹄的脸面(苍黄而瘦削)。形容身体瘦削;面容憔悴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革带移孔
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。

尖嘴猴腮
腮:面颊。像猴子似的尖嘴巴、瘦面颊。形容人长相丑陋。形容相貌丑陋。常用以描绘阴险狡猾的人的相貌。一般作宾语、补语。

步履维艰
步履:行走;维:文言句首中助词;无实义;艰:困难。行走十分困难。也作“步履艰难”。一般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。一般作谓语。

瘦骨如柴
十分削瘦的样子。

骨瘦如豺
见“骨瘦如柴”。

残缺不全
残缺:缺少一部分;不完整。残余短缺不完全。形容物体经过破坏;变得不完整了。多用于形容物体;有时也形容肢体。一般作定语。

鹄面鸠形
①面容枯樵,形体瘦削。形容饥疲的样子。②指枯樵瘦削的人。

环肥燕瘦
环:唐玄宗贵妃杨玉环;燕:汉成帝皇后赵飞燕。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。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,各擅其美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

弱不胜衣
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

马瘦毛长
比喻人境遇穷困,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。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人境遇穷困,就会精神不振

病骨支离
支离:残缺不全,引伸为憔悴、衰残瘦弱的样子。形容病中体瘦骨露,衰弱无力。

瘦骨梭棱
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
瘦骨嶙峋
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
鸡骨支床
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十分消瘦

胡肥锺瘦
胡:三国时的胡昭;锺:三国时的锺繇。胡昭的字体肥,锺繇的字体瘦。形容书法各擅其美。

骨瘦如柴
瘦得如同柴棒。形容非常消瘦。形容极其消瘦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柴毁骨立
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,身体受到摧残,消瘦憔悴的样子。

郊寒岛瘦
本指孟郊、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。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。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穷酸相

如不胜衣
胜:能承受,能承担。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。形容身体瘦弱。也形容谦退的样子。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弱不禁风
旧时形容身体娇弱;连风吹都经受不起。现指人体质虚弱。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纤弱或病者体弱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身心交病
交:同时;病:疲惫;困乏。身体和精神都疲惫。形容人疲惫的样子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。

柴毁灭性
柴毁: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。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,危及生命。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参见“哀毁骨立”、“柴毁骨立”

绿肥红瘦
绿:指叶;红:指花;肥:长得旺;瘦:枯萎。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。形容暮春景色。含贬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面有菜色
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
瘦骨嶙嶙
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
挑肥拣瘦
比喻挑挑拣拣;光要对自己有利的。肥:肥肉;瘦:瘦肉。用作贬义。形容极其挑剔。一般用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岛瘦郊寒
唐朝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,多以清切凄苦为主

沈腰潘鬓
形容姿态、容貌美好(特指男子)。联合式;作定语;形容身体过早衰弱

萎靡不振
形容意志消沉。萎靡:精神颓丧;不振作;颓唐:消沉;振:振奋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瘠牛羸豚
瘠:瘠瘦;羸:病弱的。瘦弱的牛和猪。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联合式;作宾语;含贬义瘠牛羸豚的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