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文笔不行的成语

立马万言
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
枯燥无味
单调呆板;毫无趣味。多用于文章或报告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大匠运斤
语出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”后以“大匠运斤”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。

酣畅淋漓
酣畅:原指喝酒或睡眠很充分;泛指痛快;淋漓:饱满畅快的样子。非常畅快。也指文艺作品中刻画人的形象或表达感情很充分。含褒义。原指喝酒或睡眠非常尽心;现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。一般作状语、补语。

春秋笔法
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曲折的文字

聱牙佶屈
聱牙:不顺口;佶屈:曲折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

佶屈聱牙
佶屈:曲折、不通顺;聱牙:拗口、不上口。形容文词艰涩生僻、拗口难懂。多用于书面语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斗酒百篇
饮一斗酒作百篇诗。形容能饮酒善做诗;才情豪放锐敏。斗:古代盛酒器皿。含褒义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。

笔歌墨舞
〖解释〗指文笔奇妙精采。

点睛之笔
笔:文笔。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

水洁冰清
洁:洁白。清:清净。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。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。

才高七步
形容才思敏捷。

词不达意
达:表达。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也作“文不逮意”、“辞不达意”。含贬义。用在说话或写作方面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思如涌泉
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。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才力充沛。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五步成诗
唐史青能五步成诗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诗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

鸿笔丽藻
形容诗文笔力雄健,词藻华丽。鸿笔丽藻的意思

聱牙诘曲
聱牙:不顺口;诘曲:曲折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联合式;作定语;含贬义

闳中肆外
闳:博大;肆:奔放,淋漓尽致。指文章内容丰富,文笔又能尽量发挥。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指文章内容丰富

不知所云
云:说。不知道说的是什么。形容感情激动;语无伦次。也指说话颠三倒四。含贬义。有时用作自谦之辞;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淋漓尽致
淋漓:尽情;畅快;尽致:达到极点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、表现了出来。含褒义。多用于对事物状态的充分表现或对本质的充分暴露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
七步八叉
相传曹植七步成诗,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,后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

文不加点
点:涂上一点,表示删去。文章一气呵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纯熟。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
七步之才
形容人有才气;文思敏捷。用作褒义。用于形容人的才气。一般作谓语。

七步成诗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七步成诗”称人才思敏捷。

气势磅礴
磅礴:广大无边的样子。形容气势雄伟。用作褒义。可用来形容文章、诗篇、山水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白话八股
〖解释〗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。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。

才疏学浅
才:才能;疏:空虚;浅薄。才能不高;学问不深。多用来表示自我谦虚。一般作谓语。

脱口成章
出口便成文章。喻才思敏捷。

龙跳虎卧
比喻文笔、书法纵逸雄劲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文笔、书法纵逸雄劲

倒峡泻河
比喻文笔酣畅,气势磅礴。

笔翰如流
〖解释〗指文笔快捷无滞。

诘曲聱牙
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