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人说话经典的成语

大放厥词
厥:其;他的。原指极力铺陈辞藻。现含贬义;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;而且言不中肯。有时也指胡说八道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。

娓娓动听
形容善于讲话;使人喜欢听。娓娓: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
烘托渲染
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,突出主题。

滔滔不绝
滔滔:水流滚滚;连续不断的样子。像水流一样不间断。比喻话多而又流畅。用于形容话多;连续不断。一般作状语、定语。

独一无二
只有这一个;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。形容非常突出。多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能言善辩
善:擅长;辩:辩论。形容很会说话;善于辩论;口才好。用来指人善于言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口若悬河
若:像;悬河:瀑布;激流奔泻。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。形容口才好;能言善辩。含褒义。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;能言善辩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巧舌如簧
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。形容花言巧语;能说会道。用作贬义。多用于书面语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抑扬顿挫
抑:降低;挫:转折。形容声音高低起伏;节奏分明;和谐悦耳。一般指音乐、朗诵。有时也指文学作品。含褒义。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;有时也形容乐声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
三朝元老
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。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老资格

神乎其神
神:神秘;乎:语气助词;表示感叹;其:那样。形容非常奇妙神秘。用作贬义。多用在形容事物的奇妙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天花乱坠
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。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。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。用作贬义。用来比喻说话;写文章用甜言蜜语打动别人。一般作状语、补语。

侃侃而谈
侃侃: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。指理直气壮、不慌不忙地讲话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口如悬河
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
夸大其辞
见“夸大其词”。

舌战群儒
舌战:激烈辩论。儒:儒生,旧指读书人。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。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

信口开河
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用作贬义。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;或是随口乱吹;或是随便议论;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;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。

空洞无物
空虚;没有什么内容。形容言谈、文章等极其空泛;没有什么内容。含贬义。指文章、发言、讲课等内容空洞不充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

空前绝后
空:空白;绝:断绝。以前没有过;以后也没有。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;独一无二的事物。多用来形容无可超越的成就或极不寻常的盛况。一般作定语。

强词夺理
指无理强辩;想说成有理的。用作贬义。形容无理辩解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七步成诗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七步成诗”称人才思敏捷。

小题大做
本为明、清科举考试的惯用语。现泛指拿小题目做大文章。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,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。 小题:明、清科举考试时;以四书的文句命题称小题。用作贬义。多含不以为然的意味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旁征博引
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;引:引证。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、例证。用于讲话或做文章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。

言之凿凿
凿凿:确实。话说得非常确实。形容说话有根有据。一般作分句、谓语。

尺水丈波
比喻说话夸张,不真实。紧缩式;作谓语;比喻因小事而引起大风波

加油加醋
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,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

活灵活现
形容神情逼真,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。主谓式;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;指人说话等方面

设身处地
设:假设;处: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。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。用作褒义。常跟“将心比心”连用。一般作状语、谓语。

夸大其词
词:言论。语言夸张;超过事实。用于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不着边际
着:接触;挨上;边际:边缘;界限。挨不着边儿。原指无所依靠。现多形容言论空话;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;不切主旨。含贬义。形容言论空泛;不切实际;离题太远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欲扬先抑
要发扬、放开但先控制、压抑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不切实际
不符合实际

造因结果
谓无论制造何种因缘,必得相应之后果。造因结果的意思

春蛙秋蝉
春天蛙叫,秋天蝉鸣。比喻喧闹夸张、空洞无物的言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