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多而且分散的四字成语

天各一方
各在天底下的一边。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;相距遥远。形容两地相距极遥远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四分五裂
形容不完整;不集中;不团结;不统一。多指政治上不统一;或物体破裂分散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。

东零西碎
指零碎,分散,不集中

百川赴海
百:表示多。川:江河。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

风流云散
轻风流动;云彩散开。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;一时间四下分离;散走各方。也比喻作品的散轶。多用于指朋友、同事及亲人由相聚到分散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风行雨散
同“风流云散”。

分钗破镜
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。

成群结队
结成一群群;一队队。形容很多;自然给合在一起。也作“成群结伙”、“成群结伴”。多形容很多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浩浩荡荡
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。后形容规模宏大;气势雄壮。一般用来形容水急速奔流的样子;也多指人流和规模广大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四分五剖
四分五裂。形容分散,不统一。

备多力分
防备的地方多了,力量就会分散。

劳燕分飞
劳:伯劳;鸟名。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;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。比喻人离别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四分五落
形容分散零乱。

漫山遍野
漫: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;引申为“布满”;遍:动词;遍及;布满。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、田间旷野。形容数量很多、范围很广、声势很大。中性词。可形容人;也可形容动植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主语。

鳞次栉比
鳞次:像鱼鳞那样挨着。栉比: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。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。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;排列整齐。有时也用于其他事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四海为家
原指帝王占有四海;统治全国。后指人漂泊不定;到处都可以当成家;也指志在四方;不恋故土。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;故“四海”指全国各地。用作褒义;形容人志在四方。一般作谓语。

四面八方
八方:指四方四隅;即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;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隅;泛指周围。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用来形容范围广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散阵投巢
谓群鸟分散,各投窠巢。

妻离子散
妻子离异;子女流散。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。用作贬义。常跟“家破人亡”连用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骨肉离散
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

寥寥无几
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含贬义。可用于人;也可用于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汗牛充栋
栋:栋宇;房屋。指藏书太多;运输时可使牛出汗;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书籍极多。含褒义。用以形容藏书之多。一般作谓语。

浩如烟海
浩:广大;众多;烟海:茫茫大海。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。形容书籍、资料、文献等非常丰富。形容书籍、资料繁多;难以计量。多用于书面语。一般做谓语、定语。

天南地北
一个天南;一个地北。形容分离两地;相隔很远。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。用来表示在遥远的各地或来自各地各个方面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。

东零西散
形容零落分散。

破镜分钗
破镜:打破的镜子,喻分散。分钗: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,别在妇女的发髻上,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,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、失散,也特指分离。比喻夫妻离异。亦作“镜破钗分”。

不计其数
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用于人和具体事物;跟“不可胜数”意义相同;常可通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疏财仗义
讲义气,轻视钱财。多指出钱帮助人,扶危济困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参差不齐
参差:长短、高低、大小不一致。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。可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寥若晨星
寥:稀少或疏少;若:像。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。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。用于人或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俯拾即是
俯:低头;弯腰;即:就。一弯腰就可捡得;到处都是。形容为数很多;极容易得到。较多用于书面语;有时也用于拾取地上的小东西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。

四纷五落
见“四分五落”。四纷五落的意思

密密层层
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。

百川朝海
〖解释〗众水奔流趋向大海。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