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被老师批评后的四字成语

点手划脚
〖解释〗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

局促不安
局促:也作“局促”;或“局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举止受约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静的样子。多用来形容因紧张、惊讶等原因而不安的神态表情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不羞当面
羞:羞耻。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。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。

褒贬与夺
与夺:给予或夺取。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。

攻瑕索垢
批评不足,寻找缺点。

代马依风
代:古代北方的郡名;代马:北方产的良马。比喻人心眷恋故土,不愿老死他乡

放马后炮
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不置褒贬
置:安放,这里有“加以”之间。褒:褒奖,夸赞,表扬。贬:贬低,指责。不加以表扬或批评。

鞍马劳困
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

服牛乘马
役使牛马驾车

攻瑕指失
批评缺点,指出失误。攻瑕指失的意思

猴年马月
猴、马:十二生肖之一。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。也作“驴年马月”、“牛年马月”。含贬义。用以指某些事情没有实现的日期。一般作状语。

鞍马之劳
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

恨铁不成钢
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。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;恨他不争气;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。用来形容希望人好上更好。一般作谓语。

讳疾忌医
讳:忌讳;疾:疾病;忌:怕。有病不肯说;又怕见医生;不愿医治。比喻掩饰缺点;不愿改正。含贬义。用来比喻不认错的人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鸠车竹马
鸠车、竹马:儿童玩具。借指童年

鞍前马后
马前马后。指追随左右。联合式;作状语;形容跟随某人

从谏如流
谏:直言规劝君主、尊长或朋友;使之改正错误。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。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。多含褒义。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百家争鸣
百家: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;后指各种政治、学术思想;鸣:指发表意见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;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;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;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阴阳、名、纵横、杂、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。他们各自着书立说;在政治上、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;后世称为百家争鸣。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。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。常同“百花齐放”连用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褒善贬恶
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

点指划脚
〖解释〗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同“点手划脚”。

鞍马劳倦
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

从善如流
从:听从;善: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;如流: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。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。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。用来指乐于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可用上对下;下对上;也可用于平辈之间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点指莋脚
见“点手莋脚”。

捶胸顿足
捶:敲打;顿:跺。两拳捶打胸部;两脚跺着地。形容焦急、痛楚、悔恨的神态。用于人焦急、悲伤、悔恨、无可奈何的样子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尻轮神马
以尻为车而神游。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

讽一劝百
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意在使人警戒

避世金马
避世:逃避世务;金马:借指宫殿。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

鞍马劳顿
骑马赶路过久,劳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劳累。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旅途劳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