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戏曲表演好的成语

帝王将相
皇帝、王侯、及文臣武将。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。

歃血为盟
古代参加盟会者;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;表示诚意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击节称赏
节:节拍;赏:赞赏。形容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。

捻土为香
捏泥成香。因不及备香,以此表示虔诚。

神通广大
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。现形容本领高超;无所不能。用作褒义。也用作讽刺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魑魅魍魉
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魉:亦作“罔两”;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。原作“魑魅罔两”。含贬义。多用于书面语里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百读不厌
厌:厌烦;厌倦。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。形容诗文含义精深;引人入胜;耐人寻味。用在喜爱读的书或文章方面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呵佛骂祖
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,就可以突破前人。后比喻没有顾虑,敢做敢为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梨园弟子
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。后泛指戏剧演员。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戏剧演员

天假良缘
假:借。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。也指难得的好机会。亦作“天付良缘”、“天假因缘”、“天假其便”。天假良缘的意思

粉墨登场
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含贬义;表示讥讽。但指“化装上台演出”时不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呼之欲出
呼:招呼;之:代词;指代呼唤的对象;欲:就要。指好像叫他一声;他就会出来似的。形容画像非常逼真。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。原形容画像生动逼真。后泛指文艺作品描写、刻画得十分生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曲尽其妙
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。形容表达能力很强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。

鳌头独占
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
梨园子弟
见“梨园弟子”。

世态炎凉
凉:冷淡。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;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动人心弦
动人:感动人;心弦: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。形容非常动人。一般作补语。

活灵活现
形容神情逼真,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。主谓式;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;指人说话等方面

插科打诨
科:古代戏曲用语;插科: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;诨:戏谑;开玩笑;打诨: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。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。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。也作“撒科打诨”、“搀科散诨”。可用于指戏曲、曲艺中逗趣的穿插。也泛指开玩笑逗乐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。

东张西望
这里那里地到处看。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。

市井之徒
徒:人(含贬义)。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。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
才子佳人
才子:有文学才华的男人;佳人:容貌美丽的女子。有才学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。旧时指才华杰出的男子与容貌秀美的女子。旧时多指有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匹配相当的男女。多用于有婚姻爱情关系的才貌相当的青年男女。一般作谓语。

汉官威仪
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。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。

荆棘塞途
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主谓式;作宾语、补语、定语;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

东倒西歪
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
悱恻缠绵
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

登界游方
〖解释〗登上天界,游历四方。指周游世界。

腾云驾雾
神话描写神仙、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。也形容人在身体、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。用于人。一般作谓语。

柔肠寸断
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。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绕梁三日
绕梁:在房梁间缭绕飘荡。(余音)环绕屋梁旋转三天。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
待月西厢
谓情人私相约会。

人情冷暖
人情: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;冷:冷淡;暖:亲热。泛指人情的变化。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,失势时就不理不睬。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的态度

火眼金睛
睛:眼珠。原指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。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;能识别真伪。用于指人眼光敏锐;洞察一切。一般作宾语。

横冲直撞
横的冲过去;直的撞过来。形容毫无顾忌地乱冲乱撞或蛮不讲礼。用来形容肆意行动;无人能阻拦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