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训格言

1、学者诚即事而求之,则可以通三才,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。

2、君子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

3、世之读书者,生乎百世之后,而欲知百世之前;处于一室之间,而欲悉天下之理,非书曷以致之?

4、宜如此,方免二者之弊。

5、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,则不得罪于朋侪,则不召过,且于养身亦大有益。

6、人生于世,无论老少,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。

7、遇有疑难事,但据理直行,得失俱可无愧。

8、尝见高年有寿者,平是俱极敬慎,即于饮食,亦不敢过度。

9、凡圣贤经书,一言一事,俱有至理,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,此可以为我法,此可以为我戒,久久贯通,则事至物来,随感即应,而不待思索矣。

10、道理之载于典籍者,一定而有限,而天下事千变万化,其端无穷。

11、吾人凡事惟当以诚,而无务虚名。

12、一夫不耕或受之饥,一妇不蚕或受之寒,是勤可以免饥寒也。(名言网)

13、由一理之微,可以包六合之大;由一日之近,可以尽千古之远。

14、若夫为官者俭,则可以养廉。居官居乡,只缘不俭,宅舍欲美,妻妾欲奉,仆隶欲多,交游欲广,不贪何从给之与?

15、读书以明理为要。理既明则中心有主,而是非邪正自判矣。

庭训格言

16、书之在天下,《五经》而下,若传若史,诸子百家,上而天,下而地,中而人与物,固无一事之不具,亦无一理之不该。

17、若有事之时,却如无事,以定其虑,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。

18、凡人于无事之时,常如有事,而防范其未然,则自然事不生。

19、故朕所行事,一出于真诚,无纤毫虚饰。

20、圣贤之书所载,皆天地、古今、万事、万物之理,能因书以知理,则理有实用。

21、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,无甚差忒者,亦看书之益也。

22、即理事务、对诸大臣,总以实心相待,不务虚名。(名言网)

23、慎重者,敬也。当无事时,敬以自持;而有事时,即敬以应事,务必谨终如始慎,修思荣习而安焉,自无废事。

24、学于古训乃有获。(www.mingyannet.com)

25、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,若俭约不贪,则可以养福,亦可以致寿。

26、诚以天下事繁,日有万机,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,所知岂能尽乎?时常看书,知古人事,庶可以寡过。

27、庭训格言:凡天下事,不可轻忽,虽至微至易者,皆当以慎重处之。

28、世之财物,天地所生,以养人者有限,人若节用,自可有余;奢用则顷刻尽耳,何处得增益耶?

29、朕自幼登极,凡礼坛庙、礼神佛,必以诚敬存心。

30、盖敬以存心,则心体湛然居中,即如主人在家,自能整饬家务,此古所谓“敬以直内”也。

31、心欲小而胆欲大。

32、吾自幼好看书,今虽年高,万机之暇,犹手不释卷。

33、虽然,书不贵多而贵精,学必由博而守约,过能精而约之,以贯其多,与博合其大,而极于无余,会其全而备于有用,圣贤之道,岂外是哉?

34、民生本务在勤,勤则不匮。

35、俭以从廉,侈以成贪。

36、故世之苦读书者,往往遇事有执泥处,而经历事故多者,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,此皆一偏之见。

37、朕为帝王,何等物不可用?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。

38、所以然者,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,而惜之也。

39、平日居处尚且如是,遇事可知其慎重也。

40、朕则谓当读书时,须要体瀛世务;而应事时,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。